【ESG台灣STAGE EP06】以人為本的企業永續管理
2022.3.4
均豪精密工業 董事長
E基會 董事 陳政興
從公司治理(G)的角度來看ESG,強調企業需要妥善經營利害關係人,其中員工是與企業經營有最直接的關係,以往的舊思維容易將員工當成內部成本。但在ESG的理念中,員工應該是企業重要的內部資產。本集邀請到幸福企業獎項的常勝軍均豪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,陳政興董事長來分享他在經營公司時的心法。
訪談主持人:陳春山教授
陳政興董事長:
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,這是世界上大家認同的價值,蠻多企業也在追隨這樣的看法,引用LinkedIn的創辦人霍夫曼曾經提過的話,雇主跟員工,是建立在彼此互相為對方增值的永續資產,員工幫公司創造價值,公司可以幫員工成長增值,是互相來幫忙。回歸到均豪在1978年成立,公司創辦人一開始經營理念,就是以人為本,以均豪一個中小型的設備公司來看,它的固定資產除了固定的廠房、電腦辦公家具、工程器具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員工,公司是一個以人為主要核心營運的一個主體,如何使員工成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?我想公司的永續發展就是需要照顧好員工,讓員工能夠在這一個平台上獲得發展,使公司也能夠永續的發展下去,這是很重要的概念。
陳政興董事長:
公司要永續一定要有一些基本的條件,一般公司發展一定要有營運收入及穩健收入。員工怎麼樣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以及心靈的平衡發展,健康是事業基礎,即便是地球企業家,也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,才能夠去經營企業,如何保持健康身體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運動健身,大家基本上都這麼說,但怎麼去做,怎麼去身體力行是很重要的。
我們公司規模不大,台灣大概450人左右,公司有一些運動性的社團,像有氧社團等等,我們會找專業教練到公司來做核心肌群的訓練,這是一個蠻好的自我鍛鍊,我也會跟公司20~30歲的工程師一起做運動,我想經過這2~3年,我的體能也不輸他們。我們公司也有一些外部的活動,去年我號召了一些主管,一起參加了Challenge Taiwan在台東舉辦的國際鐵人三項接力賽,這也是身體力行的活動,身教重於言教,親自帶領著公司主管,一起去響應鐵人三項接力賽,需要事前的準備,不是說報名就可以直接去了,平時在工作當中,運動量並不是很大,我們會自我要求一些訓練,而我參加十公里的路跑,大概是比賽中一半的路程,突然要跑這麼長距離,其實是不太容易,也是需要透過鍛鍊。透過這樣的團體活動,來影響整個公司,公司同仁就會覺得董事長這樣的年紀都能跑步了,就會有更多的年輕工程師、主管也一起來參加活動,一起帶動氣氛跟環境,讓大家一起來做運動,最重要就是強調運動健身,先把身體養好,身體才是最重要的根本。
公司面會有一些健康講座,每一年也會優於勞基法來做健康檢查,公司的工安部門會針對一些中、高風險的同仁會做定期追蹤管理,健檢之後會做異常追蹤,並且主動關心他們,醫護人員也會定期的到公司來跟中、高風險的同仁做諮詢討論,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改善的狀況,讓同仁在工作之外,也感受到公司是很有溫度的企業,不只是為了事業與工作,而是在照顧員工健康。
陳政興董事長:
均豪要打造幸福企業,這是我們一直持續在努力的,想要打造幸福企業必須要讓員工認同公司,因為公司有發展的願景跟使命,同時這也是讓同仁來共同打拼的目標、團隊、創新、責任、學習是我們的企業文化,有企業文化的底蘊才能夠支持相關的使命跟願景的達成,來面對世界潮流的發展訊息。
因為我們是做精密設備,本身希望能夠打造成精密機械產業標竿,我們也非常的幸運,很多的產業在台灣這塊寶島上面發展,均豪44年來,一開始創業就是從半導體的封裝模具開始起家,經過中間2000年的網路泡沫,那時候半導體產業幾乎半倒閉,我們公司順勢投入光電面板設備行業,隨著在台灣發展面板產業,奠基了多項精密設備專業核心技術,近來整個半導體業的蓬勃發展,台灣有護國神山和護國群山等相關的半導體產業鏈,所以有很多的機會,可以往半導體相關產業方向發展,現在我們也是護國神山供應鏈的一環,需持續努力來打造核心技術,持續的提升。
創新永續是均豪的DNA,創新就是要創意加上創造價值,除了要創造提升客戶的價值,也要創造自我經驗的價值,這樣公司才能朝永續發展,公司在這幾年,剛好遇到很多的轉型,也讓我們有機會來更廣大的發展,最近大家談到供應鏈缺料、缺工,基本上人才短缺也是一個問題,雖然我們每年錄用新工程師的人才量沒那麼大,但還是會有人才短缺的困難,這幾年我們也打造多元的產學合作,舉個例子,從2016年開始,我們連續舉辦六年全國大專的智能競賽,全國大專院校的自動化創作獎的一項競賽,這六年來,我們投資了將近700萬,提供這項平台讓很多學生有機會在全國大專院校的智能自動化競賽。除了幫台灣培養自動化的人才之外,也讓均豪得到不錯的人才;另外我們也協助清華大學的樹人基金會,其理念就是幫新進教授加薪,我們贊助樹人基金會將近150萬;另外也跟雲林科技大學共同成立研發中心,針對特定技術來共同投入,藉由多元的產學合作跟學校做更深遠的合作,並且是長遠的,譬如說在台大機械系,跟教授合作也是有5年以上的時間,所以每年會有1~2位學生,像台灣籍或越南籍的碩士生,來加入均豪團隊,都是用比較長期的方式來產學合作,讓人才進來均豪團隊,大家都在缺人才的時候,我們使用這項管道來增加人才應用,這是在後續發展上面所需要的人才,以上這些是我簡單的分享,透過多元的產學合作,來解決我們人才短缺的這些問題。